查看: 109|回复: 0

遮阳板细分赛道全球龙头,岱美股份:品类扩张打开成长 ...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1-9 12: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岱美股份——内饰件细分赛道全球龙头

公司主营业务为乘用车内饰件业务。公司主要从事乘用车内饰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公司已经成功实现与下游主机厂的同步技术开发,实现了配套产品的标准化和售后服务的一体化,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内饰件细分赛道(遮阳板)的全球龙头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为乘用车顶棚系统和座椅系统的内饰件。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遮阳板、头枕、顶棚、顶棚中央控制器和扶手等汽车内饰件产品。



公司已与全球主要整车厂建立了产品开发和配套供应关系。公司的主要配套客户包括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奔驰、宝马等海外主流整车厂商,一汽、东风、长城等自主车企,以及蔚来、理想、小鹏、Rivian等造车新势力客户。
公司近年来客户集中度持续下降。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在48.51%左右,主要是由于下游整车厂行业的集中度较高所致。如果从纵向变化趋势来看,公司的客户集中在持续下降,从2014年的69.40%持续下降至2021年的48.51%。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为姜银台和姜明父子。截至2022年7月,公司董事长姜银台先生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42.14%的股权,公司副董事长姜明先生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26.06%的股权,姜银台和姜明父子二人合计持有公司68.20%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管理层持股绑定利益,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公司管理层中副总裁叶春雷、财务总监肖传龙、监事会主席邱财波、监事陆备军等均持有公司股权,有利于绑定核心团队,共享公司发展成果。



1.1 营业收入整体稳定,遮阳板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公司营业收入近年来保持整体稳定。
公司近4年的营业收入整体保持在40亿元的规模,其中:2018年公司收购Motus遮阳板业务并实现并表叠加相关新品订单落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61%;2020年疫情爆发导致全球汽车行业减产叠加美元贬值导致折算人民币收入减少,致使公司2020年营收同比下降18%;2021年全球车市从疫情中恢复,但由于缺芯导致全球汽车行业减产,公司2021年营收同比实现微幅增长。
分业务来看:遮阳板业务收入是公司各业务收入中占比最大的,2021年公司遮阳板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70%;头枕业务是公司第二大业务,2021年头枕业务的收入占比为17%;顶棚中央控制器业务近年来出现萎缩,收入占比也从2017年的12%下滑至2021年的5%。



收入端:海外市场是公司业务的主要开展方向,海外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一直较高,在80%上下的水平。其中,2018年公司并表Motus遮阳板业务,海外业务比重进一步提升,从2017年的76%提升至2018年的81%;此后公司的海外收入比重一直稳定在81%-82%上下的水平。
毛利端:并表Motus遮阳板业务前,公司境外业务毛利率高于境内,因此海外毛利占比高于海外收入占比;收购Motus遮阳板业务后,由于Motus毛利率较低,因此拉低了公司海外市场整毛利率水平,2021年公司海外毛利占比为77%,低于海外收入占比。



1.2 近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和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2020-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暂时承压。
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2017-2019年归母净利润规模保持整体稳定,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受商誉减值和支付供应商货款遭受损失的影响;2021年由于海运费用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涨叠加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2020年基本持平。
公司毛利率水平短期调整。
2018年公司毛利率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33个百分点,主要系收购的Motus遮阳板资产的毛利率低于公司本部,此外2018年公司顶棚中控业务收入占比提升但毛利率水平低于遮阳板业务,也拉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2020年公司毛利率相比2019年下滑4.63个百分点,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若还原会计准则影响公司2020年毛利率同比微降0.63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变化趋势与毛利率整体相同。
2018年公司归母净利率下降4.87个百分点,降幅小于毛利率,主要系2018年产生汇兑收益以及所得税减少所致。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率大幅下降主要系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
公司近年来期间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其中2020年公司费用率下降1.3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会计准则变化,部分销售费用重新划为营业成本导致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同时财务费用率同比增加2.02个百分点。
分项来看:公司管理费用率整体稳定略有增长,其中2019年管理费用率上升主要系并表Motus导致工资薪酬等费用增加。销售费用率整体也较为平稳,2020-2021年下降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研发费用率保持小幅稳定增长,2021年研发费用为4.45%,同比提升0.62个百分点。公司财务费用率则波动较大,主要系公司海外收入比重较大,汇率变动带来的汇兑损益影响公司财务费用。



2 遮阳板业务稳中有增,重点看Motus整合增效

2.1 遮阳板全球市场空间稳定,主要玩家包括岱美、安通林和日系厂商
我们对全球乘用车遮阳板市场空间进行了测算,结果如下。
关键假设:
1、全球乘用车产量到2025年维持稳定的低速增长,假设产量增速为3%;
2、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测算得到遮阳板平均单价为65元,并假设随着汽车消费升级,全球遮阳板平均单价以2%的增速增长;
3、一辆车按两块遮阳板进行配备。
测算结果:
1、2021年全球乘用车遮阳板的市场空间在74亿元左右;
2、全球乘用车遮阳板市场规模增速较低,主要系全球乘用车产销量的增长较为缓慢,预计后续全球乘用车遮阳板市场规模在车市稳定的前提下将以5%左右的增速维持低速稳定增长。



全球遮阳板市场格局: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汽车遮阳板的主要供应商包括岱美股份、Motus、安通林、日系体系内的供应商(如Kyowa Sangyo Corp,即共和产业株式会社)以及大量规模较小的各地本土供应商。
岱美:岱美是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汽车遮阳板供应商,在收购Motus遮阳板业务之前,2017全球市占率约为22%,主要配套客户以美系的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和德系大众为主。2018年公司收购Motus遮阳板业务,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37%。
Motus:Motus是一家面向全球汽车市场的内饰件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汽车顶棚系统、扶手及装饰件等内饰产品,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均设有工厂。2017年Motus遮阳板业务占到全球15%左右的份额,主要配套德系高端客户奔驰、宝马,德系的大众以及北美日系如丰田、本田等,Motus遮阳板业务2018年被岱美收购。
安通林:安通林是一家全球性的汽车内饰企业,产品包括车顶系统和软内饰、车门系统和硬内饰、照明系统、座舱系统和内饰,安通林在车顶内饰领域排名世界第一。安通林遮阳板业务2021年全球市占率约在10%左右,其遮阳板业务主要的优势市场在欧洲,2021年在欧洲市场的份额约在34%左右,位居欧洲市场第一。
日系供应商:日系的汽车遮阳板供应商主要包括Kyowa Sangyo(共和产业株式会社)、河西工业株式会社、Shigeru以及Delta Kogyo,其中共和产业株式会社、河西工业和Shigeru的市场份额较大。
共和产业株式会社(丰田持股)主要配套车企包括丰田、大发等,其遮阳板业务2021年在日本市场的市占率高达67%。
河西工业主营产品包括车厢内饰件、行李箱内饰件以及隔音部件等,配套客户主要包括日产、本田、丰田和马自达等,其遮阳板业务2021年在日本市场的市占率约为10%。
Shigeru主营业务包括仪表板、车内饰板、遮阳板等,主要配套客户包括五十铃、斯巴鲁、大发和丰田等,其遮阳板业务2021年在日本市场的市占率约为8%。



2.2 公司为全球遮阳板市场龙头,绝对的竞争力来自于对成本的极致把控
2.2.1 公司是全球遮阳板赛道龙头企业
销量端:公司遮阳板销量整体保持持续增长,从2012年的1596万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588万件,九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2.4%。其中公司2020年遮阳板销量出现下滑主要系疫情影响全球车市销量所致。
收入端:公司遮阳板销售收入的变化趋势与销量基本相同,公司遮阳板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7.45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29.59亿元,九年复合增长率为16.56%。



遮阳板ASP:公司遮阳板ASP稳定提升,从2012年的46.7元/件提升至2017年的54.8元/件;2018年公司收购Motus遮阳板业务,Motus遮阳板客户包括高端品牌奔驰、宝马等,产品单价较高,因此并表Motus后公司遮阳板ASP在2018年大幅提升至66.0元/件,目前公司遮阳板单价稳定在65元/件的水平。
遮阳板业务毛利率:公司遮阳板毛利率从2012至2017年处于持续提升的阶段,从2012年的31.34%提升至2017年的37.98%;2018年公司并表Motus遮阳板业务,由于Motus遮阳板业务的毛利率较低,因此2018-2019年公司遮阳板毛利率水平降至30%左右;2020-2021年由于会计准则调整,公司遮阳板毛利率水平降至25%左右。



公司遮阳板配套客户非常广泛。公司遮阳板配套的客户主要包括美系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德系的大众、奔驰和宝马,以及北美市场的丰田、本田。
公司遮阳板全球市占率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纵向来看,公司遮阳板市占率从2012年以来持续提升,其中2018-2019年由于收购Motus遮阳板业务,公司遮阳板业务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大幅提升至40%左右的水平,大幅领先行业其他竞争对手。



2.2.2 公司遮阳板业务的核心壁垒——对成本的极致把控
在遮阳板业务领域,公司通过构造标准化的产品管理体系叠加极高的产品自制比例,对遮阳板产品的成本形成了极致的把控。
标准化的产品管理体系实现了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和产品维护的可重复、高效率和低成本。公司构造的标准化产品管理体系包含了三个方面,分别为:产品构造标准化、材料标准化以及辅助工具标准化。
产品构造标准化:主要来自于各项目开发周期结束时的过程性总结与持续性改进,并根据产品类型、功能、构造等不同属性进行分类,所有的成果性文件交由公司自主开发的标准件、通用件三维数模管理软件统一管理。
材料标准化:公司从已有的研发成果出发,根据部件类型、材料性能、加工成本的不同对可供选择的材料实施分类管理,从而实现了生产材料的标准化。
辅助工具标准化:通过对辅助工具的设计方案、配合模架和底板尺寸等实施标准化,公司大大简化了辅助工具的重复设计,并借助计算机辅助制造工具实现了辅助工具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



零部件自制率的提升使公司具备很强的成本把控能力。公司遮阳板中除面料、镜子等零件是公司对外采购以外,遮阳板的冲压件、注塑件、电镀、发泡以及相应的模具等均为公司自制,公司通过对生产工序的垂直整合,降低外购件比例,进一步提升对产品正本的把控。
横向对比来看,公司直接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相较可比公司更低。由于公司遮阳板产品中的零部件自制比例较高,因此公司成本结构中直接原材料成本的占比将会更低,我们选择了汽车内饰件业务的可比公司对比了公司与可比公司的成本结构和毛利率,整体上可以发现更高的零部件自制率使得公司能更好地控制产品成本。





2.3 遮阳板业务展望:Motus整合+份额提升
整合Motus:一方面将Motus原先大量的外购件和模具等逐步转为自制,高自制化率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岱美和Motus在采购、客户、技术和生产方面的协同,进一步将双方业务整合。
全球份额提升:公司通过收购Motus进一步提升了在大众体系内的供应份额,并进入了奔驰、宝马等高端品牌的供应链,此外还完成了对北美日系的渗透,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开拓欧洲、国内日系合资以及日本本土市场的配套,我们判断公司遮阳板全球市占率极限有望达到50%-55%。



2.3.1 Motus整合(一):自制率提升以提高盈利能力
Motus有望通过外购件转移自制提升盈利能力。Motus共拥有法国和墨西哥两个工厂,营业收入均在1亿美金的水平,此前由于存在大量的外购件,导致两个工厂的净利率水平均在5%左右的水平。
通过我们的测算,公司可通过将外购件转为自制来提升Motus法国以及Motus墨西哥两个工厂的净利率水平,其中Motus法国净利率水平有望提升至8.8%,Motus墨西哥净利率水平则有望提升至10%以上。
2.3.2 Motus整合(二):采购、技术、客户及生产协同,全球份额进一步提升
采购协同:岱美本部和Motus原有采购渠道存在重合部分,通过对两者采购渠道的整合,能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技术协同:Motus法国的核心工艺自动化程度以及部分工艺的先进性要领先于岱美本部,通过学习吸收Motus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提升原有产线的生产自动化率和工艺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岱美本部的人工成本。
客户协同:岱美此前客户以美系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以及德系大众为主,而Motus客户以德系大众、保时捷、奔驰、宝马、北美丰田、本田、斯巴鲁为主,两者在客户上仅有欧洲市场的大众和北美市场福特存在重合,因此整合Motus能让公司快速切入北美日系、德系高端客户;此外也能让公司此前与Motus重叠部分客户的订单的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生产协同:Motus在墨西哥和法国拥有工厂,其中墨西哥工厂一方面在此前中美贸易战时期能帮助公司产能转移到北美,另一方面对公司获得北美订单有重要帮助;法国工厂则有利于公司后续继续开拓欧洲市场。



公司遮阳板业务全球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当前对日系配套仅在北美市场,公司有望通过Motus与日系的业务关系进一步拓展国内日系合资以及日本本土市场的配套,叠加其他客户的拓展,届时公司遮阳板全球市占率的顶峰有望达到50%。
3 发力头枕+顶棚赛道,品类扩张打开成长空间

3.1 头枕市场空间较遮阳板更大,行业的参与者众多
我们对全球乘用车头枕市场空间进行了测算,结果如下。
关键假设:
1、全球乘用车产量到2025年维持稳定的低速增长,假设产量增速为3%;
2、根据公司公告测算得到公司2021年头枕平均单价为70元,并假设随着汽车消费升级,全球头枕平均单价以2%的增速增长;
3、一辆车按4.5个头枕进行配备。
测算结果:
1、2021年全球乘用车头枕的市场空间在180亿元左右,市场规模是遮阳板的约2.4倍,主要系头枕单车价值更高;
2、与遮阳板相同,全球乘用车头枕市场规模增速较低,主要系全球乘用车产销量的增长较为缓慢,此外头枕目前在产品迭代升级上也较慢,单车价值量的提升幅度有限,预计后续全球乘用车头枕市场规模在车市稳定的前提下将以5%左右的增速维持低速稳定增长。



乘用车头枕属于乘用车座椅附件,近年来由于整车持续降本的需求,主机厂会选择将价值量大的零部件进行分拆发包定点采购。
对于座椅系统来说,通用、福特、大众等主机厂通常会将头枕和扶手等附件直接向二级供应商单独发包,并由二级供应商向一级供应商供货,组装成完整座椅后向主机厂供应。
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全球乘用车头枕市场的竞争参与者既有座椅企业也有独立的第三方头枕企业。
整体来看,乘用车座椅头枕市场的企业较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乘用车头枕厂商主要包括:
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延锋国际座椅主营业务为乘用车座椅,同时自制座椅头枕,其主要配套客户包括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威马汽车、小鹏汽车和特斯拉等。
继峰股份:继峰股份成立于1996年,继峰本部的主要产品包括乘用车座椅头枕和扶手。公司头枕主要配套客户包括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汽通用五菱、华晨宝马和吉利等。继峰于2019年收购德国百年汽车内饰巨头格拉默,进一步实现了全球化布局。
格拉默(已被继峰收购):格拉默为德国百年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业务包括乘用车内饰件(头枕、中控、扶手等内饰件)和商用车座椅(卡车、非公路车、客车和铁路车辆等的座椅)。公司头枕业务主要配套客户包括奔驰、宝马、大众、保时捷、一汽大众等。
岱美股份:公司主营业务为乘用车内饰件,主要产品包括遮阳板、头枕、顶棚和顶棚中控等。公司头枕业务主要配套美系的通用和克莱斯勒。
传统的汽车座椅厂商,如弗吉亚和安道拓等。
日韩系头枕供应商。日韩系的乘用车座椅头枕供应商主要包括:
1、现代工业(主要客户包括现代、起亚);
2、Kwang Myung Industry (主要客户包括现代、起亚);
3、TS TECH(本田持股,主要为本田开发和生产座椅及相关附件);
4、泰极爱思(日系座椅厂商,丰田持股,主要客户包括丰田、本田、日产等);
5、日本发条(日系零部件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悬架弹簧、汽车座椅、精密零部件和工业设备等;其中汽车座椅业务包括整椅和相关附件,主要客户包括日产、三菱、斯巴鲁和铃木等)。



3.2 公司头枕整体增长,近两年受客户影响略有下滑
销量端:从销量上来看,公司头枕销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从2012年的427万件提升至2021年的1025万件,复合增长率为10%左右。
其中,2012年至2019年公司头枕销量持续增长并在2019年达到最高,主要系公司对通用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所致;2020年至2021年,公司头枕销量出现下滑,虽然同期公司头枕业务开发了新客户克莱斯勒,但主要系大客户通用近两年销量下滑所致。
收入端:公司头枕收入的变化整体上与头枕销量的变化保持相同趋势,在2012年至2019年保持稳定增长,2020-2021年由于头枕主要客户销量下滑的拖累,公司头枕业务收入在近两年出现下滑。



头枕ASP:公司头枕产品的平均价格整体保持稳定的水平,在65元上下波动。影响公司头枕产品ASP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产品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美元汇率的变化,其中2018年由于美元贬值的影响,公司头枕业务主要面向通用,美元计价比例较高,因此美元贬值导致公司美元折算成人民币的收入下降,进而是公司头枕产品ASP出现降低。
头枕毛利率:公司头枕毛利率在2012-2017年均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40%左右;2018年一方面美元贬值,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共同导致头枕毛利率出现较大下滑;2020-2021年头枕毛利率进一步下降至30%左右,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共同影响。



公司头枕业务主要配套通用集团,2020年开始供应克莱斯勒,目前的客户结构仍然较为单一。依靠遮阳板业务建立的客户基础,公司头枕业务开始对通用实现配套,并且在2012-2019年在通用集团中的采购份额不断提升。公司于2020年开始为克莱斯勒供应头枕,根据在手订单预计在克莱斯勒的采购体系中的占比也将提升至50%以上。
从全球市占率来看,公司头枕市场份额还有广阔提升空间。
纵向来看,公司头枕在全球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增长,主要系公司在通用体系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并进一步开拓了克莱斯勒的头枕业务。2021年公司头枕市占率出现下滑,预计主要系通用全球销量出现下滑,而克莱斯勒头枕业务仍未大规模放量所致。



3.3 公司头枕业务有望复制遮阳板业务的成长路径
3.3.1 头枕与遮阳板在工艺上有着高度的同源性
乘用车座椅头枕和乘用车遮阳板同属于内饰件赛道,在工艺流程上存在同源性。通过对比头枕和遮阳板的工艺流程,可以发现两者在核心工艺上存在同源性,主要包括:金属加工、电镀、注塑、发泡、组件装配等。
1、金属加工:将金属板材或管材加工成头枕支杆或遮阳板骨架;
2、电镀:将成型的支杆或骨架表面镀上一层合金和其他金属,起到防锈、耐磨等功能;
3、注塑:将购买的塑料粒子加工成塑料件;
4、发泡:将化工原料加工成泡沫,遮阳板为EPP(发泡聚丙烯),头枕为PU发泡(聚氨酯);
5、组件装配:通过装配将各原材料组装成头枕或遮阳板成品。
公司头枕业务与遮阳板业务在核心工艺上存在同源性,头枕业务有望复制遮阳板的发展路径,帮助公司走上品类扩张之路。



3.3.2 头枕同样通过高自制率形成了对成本的极致把握
公司头枕产品同样拥有极高的自制率。以公司的四向头枕为例,产品由13个零件组成,其中除面套是由下游主机厂指定的采购(头枕面套材料需与座椅相同),其他的12个头枕零件如发泡、壳体、支杆和按钮等均为公司自制,由此可见公司头枕产品的自制率极高。
头枕成本结构对比,岱美VS继峰(岱美为2016年数据,继峰为2018年数据):
岱美单个头枕的成本为41.24元/件,其中直接原材料成本为25.38元/件,人工和制造费用为15.86元/件,对应的直接原材料成本占比为61.54%。
继峰单个头枕的成本为24.96元/件,其中直接原材料成本为19.99元/件,人工和制造费用为4.97元/件,对应的直接原材料成本占比为80.08%。
岱美头枕的自制率更高,对应着更低的直接原材料成本占比。



3.3.3 头枕业务中期展望:收入规模有望实现20亿元+
公司头枕业务发展路线:公司头枕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北美市场,在通用体系配套时间较长,克莱斯勒配套数量正在放量,并且也已成功切入福特。由于头枕与遮阳板在工艺上存在同源性,且公司遮阳板产品在北美市场已经拥有非常好的客户基础,预计公司头枕业务也将在北美市场不断开拓,有望在在北美三大客户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中取得较高的配套份额。
公司头枕业务收入规模中期展望:假设中期公司头枕业务在通用的配套份额进一步提升至70%,在福特体系中的配套份额达到50%(主要竞争对手为加拿大温莎机械),在克莱斯勒体系中的配套份额达到60%(此前主要由加拿大温莎机械配套),则公司的头枕业务有望在中长期实现20亿元以上的收入规模。



3.4 产品线向顶棚扩展,市场空间大幅提升
我们对全球乘用车顶棚市场空间进行了测算,结果如下。
关键假设:
1、全球乘用车产量到2025年维持稳定的低速增长,假设产量增速为3%;
2、假设2021年顶棚单车价值量约为1000元。
测算结果:全球乘用车顶棚市场2022年的市场空间约为600亿元,相比于公司此前主要产品遮阳板和头枕的市场空间有着大幅提升,主要系乘用车顶棚的单车价值量较高。
从增速上来看,顶棚属于汽车内饰件赛道,同样行业增速较低,主要依靠公司顶棚业务后续的市场份额提升来实现收入的增长。



3.4.1 顶棚全球竞争格局:安通林为当前顶棚全球龙头
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乘用车顶棚厂商有:安通林、宁波华翔、Howa、丰田纺织以及河西工业等。
安通林:安通林集团(Grupo Antolin)是汽车内饰件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方面的领先供应商,主要业务包含车顶系统、车门系统、座舱系统以及照明和电子系统。安通林是目前全球车顶系统的龙头企业,其车顶内衬产品2021年销售收入15.21亿欧元,全球市占率约为25%,也是岱美开拓北美顶棚业务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宁波华翔:公司产品应用于汽车内外系统、汽车底盘系统、汽车电器及空调配件、汽车发动机系统,主要产品包括装饰条,主副仪表板、内外饰件、车身金属件、后视镜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线路线束保护系统、新能源电池包组件等。公司顶棚业务主要配套宝马、大众、奥迪、丰田、红旗等客户,在青岛、佛山、成都、天津、公主岭等地建有顶棚工厂。
HOWA:HOWA为日系零部件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顶棚、仪表板、遮阳板、饰条、车门饰条、行李箱饰条等,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3亿日元。HOWA的主要配套客户包括丰田、大发、铃木、本田、三菱和日产等日系车企。
丰田纺织:丰田纺织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座椅及内饰系统供应商和滤清器制造商,也是丰田集团唯一一家纤维产品制造商。公司主要研发和制造汽车座椅及内饰零部件、滤清器和发动机周边零部件。
河西工业:同样为日系零部件企业,是一家汽车内饰件的综合制造商。全面进行门饰、包括车顶饰件在内的内饰系统零部件的规划、开发和生产。主要客户包括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铃木等。
3.4.2 重点布局顶棚赛道,将成为公司成长新方向
顶棚与遮阳板同属于乘用车车顶系统,在产品和技术上同样具备同源性。顶棚产品与公司遮阳板、头枕业务同属于内饰件业务,在原材料、核心工艺(发泡、注塑、组装等)、客户等方面都具有协同性。



公司顶棚业务已经取得突破,将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方向。公司目前顶棚业务已经获得了海外某知名新能源整车企业等客户的订单。后续公司业务将从遮阳板向顶棚总成发展,大幅提升单车配套价值量,成为公司重要的成长新方向。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营业收入预测:
公司遮阳板产品凭借着强大的竞争优势有望实现全球份额的进一步提升,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78亿元、33.06亿元和3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9%、4.04%和4.04%;
头枕产品预计将持续提升对克莱斯勒的配套份额并切入福特的供应体系,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07亿元、12.23亿元和13.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20%、10.41%和12.95%;
顶棚产品后续有望持续获得客户订单,为公司贡献收入增量,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0亿元、13.47亿元和24.26亿元,2023-2024同比分别增长573.31%和80.12%。
综上,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9.75亿元、64.01亿元和78.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2%、28.66%和22.01%。
毛利率预测:
随着公司对Motus整合持续推进以及遮阳板市场格局优化,预计公司遮阳板业务毛利率将逐步回升,2022-2024年分别为26.00%、27.00%和28.00%;
头枕业务毛利率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以及规模增加,预计也将稳步提升,2022-2024年分别为31.00%、31.50%和32.00%;
顶棚业务毛利率预计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业务毛利率也将持续提升,2022-2024年分别为22.0%、23.00%和24.00%。
综上,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10%、26.24%和26.73%。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4亿、6.98亿、8.89亿,EPS分别为0.57元、0.74元、0.94元,市盈率分别为25.91倍、19.81倍、15.56倍。
我们从A股市场中选取与岱美同属汽车内饰件赛道的新泉股份、继峰股份和天成自控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27.32倍。
考虑到岱美股份作为遮阳板行业全球龙头,并且正在积极开拓顶棚业务,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且已经获得优质客户定点。



5 风险提示

1、 全球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公司遮阳板业务为目前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且遮阳板业务全球市占率水平已经较高,整体表现与全球乘用车销量紧密相关。若全球乘用车行业销量出现下滑,则将对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2、 公司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公司未来主要增长来自于顶棚业务的拓展,若顶棚已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或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则对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
3、 公司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公司遮阳板、头枕和顶棚业务都在持续开拓新客户,若新客户的拓展不及预期,则对公司业绩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

弓中号:搜索老范说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