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北京地区新增的一所招收应用心理专硕的全日制学校,在整个北京院校再改非全的大趋势下,对于想考全日制,想考北京地区的学校,广大应届生又多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且北语作为一所新增的普通一本院校,整体的备考难度是要比首都师范要低的
那么北语作为一所新开设应用心理专硕的学校,又有什么样的优势呢,我们从三部分讲解:
学院资源: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于2020年4月成立,具有心理学本科生、研究生完整培养体系的教学和科研单位。设有心理学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实验室不但拥有传统心理实验仪器设备、综合心理实验台、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和行为实验软件系统,还配有脑电仪、眼动仪等精密仪器设备,并且正在建设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同时,学校还拥有脑磁图仪(MEG)、近红外脑成像仪(fNIRS)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心理学实验仪器齐全,设备先进,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应心专硕导师组成:目前心理学院的教师既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也能将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不少教师的研究聚焦于心理学应用领域的问题。学院的大多数导师都可以和行业导师一起组成导师组,来共同培养应用心理专硕。具体到心理咨询方向,目前可以带心理咨询方向专硕的教师主要有杨晗雪老师和潘东旎老师,而且很快就有更多咨询心理、临床心理和心理健康方向的教师加入心理学院。同时,心理学院的导师和心理咨询行业的导师共同组成导师组来指导心理咨询方向的专硕
咨询方向支持:心理学院参照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课程,开设心理咨询方向的基础课和方向课。心理咨询方向的专硕培养,既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心理学院将严格按照应用心理专硕教学指导委员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方向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相关的课程,提供咨询实习实践的机会。心理学院将利用地处北京的优势,与北京各高校心理学院系密切联系、交流和合作,与校内外心理咨询中心或咨询机构进行合作,互通有无,共同指导和培养学生
文章目录:
- 北语心理学专业介绍
- 北语心理学考试范围与参考书单
- 北语心理系师资介绍
<hr/>北语心理学专业介绍
培养单位名称:心理学院
招生专业:045400应用心理专硕
拟招生人数:20人,含拟推免计划5人
研究方向:01语言、心理发展与教育;02 人才测评与职业指导;03 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学制:2年全日制
学费:学费预计是9000元/年·生
报考专业:无报考专业限制。北语应用心理专硕既欢迎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考生报考,也欢迎跨专业考生报考。学校欢迎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教育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专业的考生跨专业报考
报考条件:
本科生正常报考,同等学力考生存在报考限制。专科考生和本科结业生需要提交:普通高校进修本科课程 10 门以上的成绩单;一篇以上(包括一篇)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的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 2 位)
心理学招生考试范围
考察范围: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考试题型:与312的题型基本相同,共300分
参考书单:初试,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1.《普通心理学》第五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实验心理学》第二版,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四版,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语心理学院师资介绍
柴省三
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从1993年至今一直在北京语言大学工作,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教育测量,语言测试,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的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联系方式:cxs66@blcu.edu.cn
郝美玲
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从2003年起在北京语言大学工作至今
研究方向:儿童语言和阅读发展、第二语言习得
联系方式:haomeiling@163.com
江新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博士(1996),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兼任《世界汉语教学》期刊编辑,北京语言大学第十届、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60余篇。曾入选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200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
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阅读心理学、第二语言认知加工与习得,目前研究兴趣为汉语字词汇认知加工和和阅读学习
联系方式:jiangxin@blcu.edu.cn
彭恒利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常务理事;北师大心理学院专业硕士心理测量和人力资源方向(MAP-MHR)外聘教师
研究方向:语言测试、少数民族汉语测试、考试安全、主观性试题评分的质量控制、主观性试题计算机化考试和评分研究
联系方式:penghl6402@aliyun.com
王佶旻
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博士学位。2000年起在北京语言大学工作至今。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研究方向:语言测试,语言认知与习得,心理测量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教学评估
联系方式:wjm903@126.com
张林军
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博士学位。2002-2003年在浙江宁波大学,2006年起在北京语言大学工作至今。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任北京语言大学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的脑机制、语言障碍的神经和遗传基础、视障和听障人群的脑可塑性
联系方式:zhanglinjunb@sina.com
孔祥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现任语言科学院语言测试和人才测评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语言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目前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计委等多个部委委托,承担公务员考试、资格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等各级各类考试的科研、命题和考试安全等相关工作
研究方向:语言测试、语言测谎(面试作伪)、考试安全和人才测评
联系方式:kongxiang@blcu.edu.cn
潘东旎
博士
2022年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目前以第一作者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8篇,CSSCI论文2篇。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
研究方向:认知神经科学、情绪情感障碍认知缺损的干预与识别。主要关注情绪情感障碍的异常认知心理加工过程;情绪认知训练及其神经机制;应激、情绪记忆、恐惧记忆的可塑性和更新机制
联系方式:psydrina@163.com
丁宇
博士,助理研究员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清华大学水木学者博士后
研究方向:听觉认知能力的理论及其应用
目前的研究兴趣:门控、注意、意识以及听觉信息加工等在言语识别中的作用,上述能力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以及运动训练等手段对上述能力的干预效果
联系方式:dingyuzero@163.com
杨晗雪
博士
2022年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共发表SCI/SSCI文章21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7篇
研究方向:认知神经科学、精神疾病的认知与情感障碍,主要关注精神分裂症、孤独症、情感障碍的感知觉异常和神经机制
联系方式:yanghx_psychiatry@qq.com
方小萍
讲师,硕士生导师
2019-2021年 多伦多大学心理系,博士后
2019年 匹兹堡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博士
2013年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心理学硕士
2010年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本科
研究方向:语言与记忆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词汇学习,语言理解,记忆巩固和整合,EEG/MEG,fMRI
联系方式:xpfang4@gmail.com
刘慧
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语言测评、认知诊断、测验等值和题库建设
联系方式:liuhui@blcu.edu.cn
郭人豪
博士
2021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关注民族、宗教、文化等多元环境对认知及认知转换能力的影响、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现有CSSCI发表文章4篇,其他期刊若干
研究方向:民族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
联系方式:iradguo@yeah.net
药盼盼
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8年于英国伦敦大学女王玛丽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共发表文章6篇,其中SSCI文章4篇,CSSCI文章2篇
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主要关注汉语母语者词汇加工和句子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汉语学习者加工汉语句法结构的认知神经机制
联系方式: yaopp@blcu.edu.cn
张秀平
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9年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共发表文章9篇,其中SCI/SSCI文章6篇,CSSCI文章3篇。
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主要关注语篇理解以及语用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
联系方式:zhangxp@blcu.edu.cn |
|